第四章 奔往杭州-《大明海商内》


    第(3/3)页

    什么?宁小子还搞到了黑奴?看来郑家的买卖做的很广啊“哦?带过来见见!”

    不多时功夫,费绍航领进来五个黑壮的青年,要不是费绍航领着,门口侍卫还以为巡海夜叉跑出来了呢,惊讶的望着几个人。

    看着自己面前龇牙咧嘴,腼腆的笑着的一众五大三粗的黑人,晏世轮一阵恍惚,的确,此时的大明,还没发展到世界贸易的阶段,神州大陆还很难有黑人踏足,直到前世共和国建立不就的高丽战场,无敌军战士在见到米国黑人战士时,还惊为鬼神呢,的确,这帮人是纯娱乐兴致的民族,一旦有打击乐器敲响,就是在枪林弹雨下也会立即扔下武器,随着节奏跳上那么几下子。不错,身边跟着几个修罗夜叉,的确在此时能够有震慑宵小之效果,晏世轮很满意。点着头慢慢的抽出了第三个抽屉。

    里面有三个小布包,打开后,只见每个小布包里都是一小捧黑色的丸药,难道这是颗粒状火药?!晏世轮所料无错,正是基隆匠器场新开发出的准确定量的火药,这火药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以准确度量和携带。至于有多“特殊”,费绍航娓娓道来:——

    由于重新定下了编制,所有火枪、长枪兵不再混编,而是独立成队列,单独训练的火枪兵,一下子就要了辎重队伍的命,因为基隆的火药,库存不多了。

    宁凤晨当时决定——自己制造!因为黑火药就是由木炭、硝石等按照一定配比制成的,木炭台湾不缺,唯一困扰宁凤晨的,就是硝石的来源,初时还好,通过购买,可以满足机场小战事,但随着海贸的拓展,面对着更多的海盗、各地驻军,现有的硝石是不足以做出足量火药支持前线的。

    硝石啊硝石,难道真要搜集人畜粪便,用这种土法集硝吗?宁凤晨当时一阵头大,一想到那种臭气熏天、蚊蝇遍地的场景,他就阵阵冷颤。火炸药的诞生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但直到19世纪末叶,还只有黑火药一个品种。现代火炸药工业的形成是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近百余年来,火炸药成为现代武器、工业和交通建设、乃至太空运载工具所必须依靠的一种能源,它与电能、原子能具有同等重大的意义,对于推动社会前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军国利器,看来是目前最最着急的啊,否则没有燧石,让金乡军士们拿着白蜡杆枪去驱除鞑虏吗?

    其实早在北宋就已经建立火药作坊把黑火药成规模的应用与军事领域,到14世纪,黑火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1548年大明戚继光著《纪效新书》中对火药配方和生产工艺有进一步的提高。大明制式鸟铳,子药配方已与现代标准军用黑火药基本相同。1845年德国化学家舍恩拜发明硝化纤维。因硝化纤维含氮量高低和加工工艺造成成品的燃烧速率高低所致,高者为炸药,低者为火药(******)。这是火炸药工业得以发展的一个突破点。接踵而起的是一系列无烟火药和其他新炸药的产生。也就是说,能不能跳过黑火药,直接往硝化纤维上发展呢?

    而目前受到大明整体工业体系的薄弱影响,无法得到足够原料,任凭台湾一隅,是无法单独完成更高等火药或是炸药的。就算有穿越者逆天般的存在,然三五年之内,由于工业原料的匮乏,恐无法研制成功。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完成此时科技能够满足的火药,炸药?交给匠器厂研究去吧!匠器厂是有可以完成集硝并且量产的技术的,不过,这可辛苦了勤劳勇敢的基隆人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基隆、淡水两港百姓,都按照土办法,像搜集宝贝一样,搜集这些人畜粪便,再在,一时以”节约用便为荣,浪费便便挨鞭“为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集硝运动!虽然各地现场闻之作呕,屯民们有的一边劳作(将便便堆在一个大土堆上,全程按照宁凤晨指示)一边熏晕在场地边上,但是大家用坚毅的眼神、鼓舞的干劲,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淡水城偏西的位置上,最短时限的完成了十五座大型集硝点。好多屯民百姓没有要晏世轮承诺的粮食、银两等“加班费”,大家这么辛苦不为别的,因为此时在基隆、淡水,只要晏大人说有用,刀山火海在所不辞!就是让他们天天守着这些宝贝睡觉都成!

    晏世轮看着这三包不同规格的黑色火药,清楚了现在基隆已经具备了征战四方且自给自足的能力,任天下,谁人再敢小看我金乡军!?

    稍后在询问了台湾其他事务后,打发费绍航回台了,也捎回去一个口信,即是“要不遗余力的,发展金乡军特色的火器”

    诸事安排妥当,第二天众人浩浩荡荡的从海路,奔向杭州,晏世轮打算是,利用“平倭”战船灵活的身形,沿着钱塘江出海口,一路逆流抵达杭州城。因为现在陆路已经不太平了,而且自己这么多私货,一旦被地方官府纠缠,也是很难掰扯清楚。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