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洪爱卿,你将计重单位统一标准这个事儿结合此次海贸遇见的问题整理出一份提案,朕通知内阁六部之后颁行天下。” “臣遵旨!” 洪正业立刻起身回应,可此刻的崇祯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皱了皱,而后继续道:“既然提到标准这个事儿,朕还有一事揣摩了一段时间,所幸今天也一并聊聊吧。 前几天朕和李爱卿聊起海外几国的情报,李爱卿说了格利历的事儿,但并不清楚具体的来源……” “臣办事不力,请陛下责罚!” 看着微微躬身的李若涟,崇祯摆了摆手:“你虽然掌控情报,但也不是万事通,此事跟你没关系,不过你不清楚,或许王爱卿知道一些。” 看着将目光移向自己的皇帝,王徵立刻道:“陛下,格利历的事儿您还真问对人了,臣估计是整个大明最熟悉格利历的几个人之一了。” 他这话不假,毕竟这是欧洲的历法,而他是接受西学最多的几人之一。 “陛下,事情是这样的,大概是一千六百八十年前,就是华夏西汉汉元帝初元三年,罗马帝国的恺撒大帝制定了新的历法取代了旧罗马历法,称之为儒略历。 儒略历规定四年一闰,历年平均长度为三百六十五点二五日,与平均回归年的三百六五点六四四天,这样的规定导致约每一百二十八年就会误差一日。 复活节的时间是春分后第一个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其他宗教的节日都是根据复活节来推算的。 但儒略历的误差导致到了两百年前,复活节的日期与儒略历规定的春分日差了十天的时间,复活节时间难以确定,于是刚继位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开始改良历法。 审查了无数提案后,最终通过了包括将四百年内的闰年数量从一百减少到九十七,使四个世纪年中的三个世纪年成为平年。 为此还发明了一个计算同步太阳与月亮运行周期的‘岁首月龄’的计算工具,进而解决了偏差的问题,两者相结合就是现在欧洲推行的格利历。 然后就是公元一词了,公元一词出现于一千一百余年前基督教盛行的时候,当时基督教为了扩大统治势力,教徒们就硬把公元一词强加到基督教身上。 大约在一千一百年前,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复活节的日期,就提出了耶稣诞辰的时间,并将耶稣诞生的那年为公元元年,这一提议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 于是格利历和公元便结合了起来,在记载时间称之为公元某某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