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常有,而刘关张不常有-《三国雄图》


    第(1/3)页

    【原创】作者:乱舞2o1o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三国成就了刘关张,还是刘关张成就了三国?最后,我的答案是刘关张成就了三国。笔趣阁Ww』W.biqUwU.Cc

    借用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话就是:三国常有,而刘关张不常有。

    中国上下五千年,国家分裂的时候,可不只有三国时期。

    晋后的南北朝:北方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方有宋,齐,梁,陈。唐后的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或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

    其实,这些朝代不能说没有拿的出手的人物。寄奴刘裕,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万人敌;南宋名将王镇恶,檀道济,**比较欣赏的梁朝名将陈庆之,北周名将韦孝宽,北齐名将斛律光,屠胡英雄冉闵;五代李克用的十三太保。

    然而,说到家喻户晓的程度,这些人的知名度能及得上刘关张的百分之一么?

    我记得我小学时,比较熟知的历史人物,一个就是开封府尹包拯,然后就是刘关张赵诸葛,至于寄奴刘裕,好像要到高中时,才对这个“气吞万里如虎”人物有所印象,其他的什么檀道济,陈庆之,冉闵,十三太保,都是在大学时看课外读物接触到的。

    有一种说法,因为有了罗贯中,所以才让刘关张家喻户晓。我记得没错的话,罗贯中应该是明朝人,南北朝和五代都在明朝之前,罗贯中在动笔之时,为何不找那些人,偏偏要找刘关张做为主角?

    是他们的武力不足吗?刘裕可是名副其实的万人敌;是他们不够血性吗?冉闵对胡人大开杀戒,杀的羯和匈奴几乎灭族,让我等中华子孙何等扬眉吐气;是当时的局势不够复杂?南北朝十六国,五代十国,局势可以说是错综复杂,可以大书特书的情节,应该不在少数。

    然而,罗先生,还是选择了三国。

    我们在南北朝,在五代,都闻到了血腥,看到了争伐,亲历了骁勇,只是,少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我们一直想要得到,偏偏在那些朝代无法得到,那些朝代,可以定义为几种类型:篡权,无赖,白眼狼,忘恩负义,血腥,纵欲,奢迷,屠戮。

    这些,三国里也有,然而,相比三国,那些朝代里,偏偏没有那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人物。

    而这是中华子孙血液中流淌的一种情结,我称之为“中国式兄弟情义”,中国式兄弟情义,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实,我认为春秋战国,也是一个充满兄弟情义的时代,那一种“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士为知己者死”情结,每每想起,心中不由的仍一阵阵热血上涌。

    与钱无关,与权无关,与利无关,义之所至,义无反顾,在三国的蜀汉集团,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