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在徐暄死后,唐老太公心灰意冷辞官归乡倒是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最主要的就是接下来几年,唐老辞官之后,朝廷杀鸡儆猴了几个官员,都是从朝廷大员落到了地方小官上,长安不也来了一两位,爹如果记得不差,你手下长史,可就是那会被贬谪过来的。 也正是这些前车之鉴,让唐府门可罗雀,落魄至今。 老人笑了笑,望着还在思索的王阙,轻声说道:是不是觉得这些都能说得过去? 王阙抬起头,有点不自信的点了点头。 老人呵呵笑道:还记得刚才爹说的话吗?千金买马骨。 王阙愣了一下,恍然大悟。 老人说道:若是千金买马骨,君上会不准唐老的门生过去?若不是这个原因,这当中就有的说了,不过最大的可能,就是君上想保全唐家。这一切分开看,看着都是那么合情合理,关键就在这个点上,连不上。 王阙疑惑说道:可若君上要保全唐家,却为何让徐暄自缢? 老人看了看灰蒙蒙的天,摇了摇头说道:这就是我看不懂的地方了。过了一会,老人看着王阙说道:阙儿,虽然这些事看起来云里雾里,但有一点我想问你,你觉得咱们这个君上是个傻子吗? 王阙思虑了一下开口说道:不像。不过一会又否认说道:不是。 老人起先少有的惊异,不过见到自家儿子眼里的笑意之后,也是乐呵呵点头。 父子气氛融洽。 老人想了一下说道:何止不是,长安这块地方,要不是当年大秦在此建都,现在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可即便至此,南方那些文人墨客还是不愿意过来,几千年了,以至于有一句话已经成了古训,占南望北成不了百年大业,望北逐南全不了千世之功。 二十年前徐暄南下的时候,爹和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也没有阻止过,觉得最多不过就是翻个跟头,西夏这块地方,治国的人少,上马为战的人可不少。 短短一年时间,捷报频频,整个西夏朝廷都目瞪口呆,不过让爹觉得最惊异的就是,徐暄灭了南越,不是手足无措的收拾烂摊子,而是有条不紊的布政令,就像早有预谋一样,而西夏的百官上朝,有一旬期间,都是看着君上批红,批完了之后才问百官琐事,后来爹才知道,君上批的那些,都是徐暄前线过来的安民政令,连我朝士大夫都没资格看,或者说参谋的资格都没有,朝廷上有些人很不服气,不过你爹我还是服气的,老秦人在朝廷讲话看谁的声音大,不是靠吹嘘的名声,而是腰间的头颅数目,人家徐暄腰间可是一片江山,你能比他多? 不过由此可见,徐暄这个人,行事稍显偏激,却还是谋定而后动,要说那些政令真是急智,全朝廷的百官都可以告老回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