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风波再起-《墓府迷城》


    第(2/3)页

    又过了几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继位。这时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献给楚文王,无奈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又被砍掉了双脚,行动很不方便,眼看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卞和便怀抱玉璞来到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不止,眼泪都流尽了,眼睛直往外滴血。这件事传到了楚文王那里,文王派人问卞和:“天下被砍足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掉双脚而痛哭,而是因为明明是宝玉却被误认为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我是为大王哭泣,他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啊!”文王听后,命人把卞和带到宫殿,并使玉工当面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无瑕的美玉。为了嘉奖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将此玉命名为“和氏璧”,并奉为国宝而珍藏起来。

    至于随候珠,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之心,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着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故此珠被倒斗人命名为“灵蛇之珠”。

    “据说易阳学把随候珠放在了墓室之中,墓室内昼夜通明,如同白昼。于是随候珠好比太阳,水银做成的河流好比江河湖泊,墓室顶部用各种萤石镶嵌,好比日月星辰。墓室内部又修建成宫殿模样,其华丽古今未曾有之。而能打开墓室的钥匙传说就是这四块玉石:砥厄、结绿、悬黎和和璞。现在有好几路人都在找这几块玉石,前段时间你的出现让我断定这块玉石有下落了,可是后来我们调查发现是被一个叫吕建国的人拿去了。”老先生喝了口茶道:“这个吕建国是季布的后裔,至于其姓氏应该是为了避开麻烦而改的,他们也是一个组织,分布在各地,不停地寻找这四块玉石。”

    “打开秦皇墓还不是为了宝藏,世上的墓还少么,为什么偏偏盯着始皇墓不放?”

    “呵呵呵,梁先生有所不知,秦皇墓里藏得不只是宝藏那么简单,秦皇墓里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多年来人们都渴望知道的答案。”这老头仰起头一副沉思的样子。

    “是什么?”

    “这个老朽也不知道,但是打开皇陵就能知道真相了,我也是受雇于人,如果小兄弟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向上面推荐你加入我们,一同打开秦皇陵里的秘密,放心,到时候肯定不会亏待你的。”

    这老头根基不浅,还有上峰,看来对我的游说应该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敢问老先生贵姓?”

    “老朽姓朱,名文博,梁先生叫我老朱就行,敢问跟着你的这位小孩是……。”

    “小爷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江湖人称玉面小神通的施强就是我。”小强抢先答道。

    “不好意思,我这小兄弟初涉江湖,不知轻重,还请朱老伯不要介意。”我赶忙解释道。

    “呵呵呵,没事没事,小兄弟初生牛犊不惧虎,以后是块儿好料,对了,有买家来买你那两件东西了,明天你们要不要见个面谈谈价钱?”朱文博话锋一转道,但是从他的脸上我明显看到了一脸的不高兴。

    “那就请朱老伯安排吧,对了,关于吕建国的事,朱老伯还没给我说清楚。”

    朱文博摆了摆手道:“你别着急,明天交易的时候自然有人会给你说清楚的。”说完端起茶杯抿了一小口,看到朱文博表现的有点不耐烦,我便起身准备离开道:“时间不早了,我俩叨扰多时了,这就告辞,明天有事我再过来。”

    “对了,还有件事想征求一下梁兄弟的同意。”

    “朱老伯请说。”

    “我们有一队人要去卧龙镇去考察,梁先生不介意的话可以一同前去?”

    我说呢,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又是付定金,又是帮我联络买家,原来是想找我带路,要知道卧龙镇山里面冥器的价值都可以买得下一个小国家了,区区十万块钱就想让我把这样一个宝库拱手相送,真是可笑之极。

    “朱老伯,恕晚辈实难从命,我还要照看叔叔的生意,实在走不开。”我婉言拒绝道。

    “好吧,你先忙,其他的事我明天再商议也不迟。”说完就叫店伙计送我们出去。

    我们被安排到东大街的一个宾馆住下,晚上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刚躺下便接到一个电话。

    “呵呵呵,旭哥儿,我是李安啊,忙什么呢?”

    “我是‘日上三竿尤慵起,小楼重衾不怕寒’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