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安若有寒》
第(2/3)页
几位比丘尼分别讲解了一些自己的近日所得,道、法、自然之间的联系,只不过讲的浅显,安谙听得无甚感触,有些昏昏欲睡。
终于熬到了下课的时辰,安谙轻轻按摩了下脚踝慢慢的站了起来,跟随着主持走到了功德牌位前重新点上了一根长明灯,心中默默念了念,主持一直在身旁等候着,未曾离去,见施主完事后,才掏出一封信件双手递上:“阿弥陀佛,此信乃施主的母亲十五年前所托贫尼代劳,今日终于不负所望,此刻献于施主,望施主能领会一片慈母之心,慢慢领略,贫尼先行告退了!”
安谙对主持行了一礼,目送而出。
信件已旧,安谙轻轻拆开了信筏,阅览起来:
吾儿,见字如唔。
岁月轻流,吾儿已长大,吾心甚慰。
吾曾日夜思念吾儿长大,丰仪俏容,如宝如珠,爱之重之,无以为念,而今吾儿此刻已应所愿,天地神佛,无再留念。
儿已明事,应晓天地之间,非富贵权势为急务,非盲婚哑嫁为首选,人之伦常,昭昭不休,吾所不欲,吾儿慎重。
徜一方天地,劈一已屋檐,择一人白首,方获自由安康,享百事安稳,乃不枉为人之行,不枉天地之理也。
忆往事如流,吾喜俗物,凡事随心,曾以脚力丈量江北,远离故土,绝望于家人,而今吾儿承受吾之罪责,无家族庇佑,无祖辈呵护,乃吾儿万事艰难之源,吾深以为此念为止,应渊源流传,滋合传承,享岁月之轻为美。
吾儿外祖,远住西域,恩承地域辽阔之富,为人豪爽重义,吾儿应携孝心重拜,以全吾念,弥补罪业。吾儿当为吾念为重。人生行事,吾儿外祖许重诺,给予吾儿一生庇佑,毋据也。
思念路途遥远,吾儿身薄力寡,此情夺吾之心神,不安于刻。吾已酌情,安排于忠一、忠于、忠心三人鼎力辅助,以死明志,生世效忠吾儿,不独生,不苟死,不日将遇。
吾儿,吾儿,吾想一世喜乐,安排于此,天将不愿,时妒安康,愿以一己遗福汇之吾儿之身,方断念合目!
吾儿,珍重!
信已读完,泪如线淌下,安谙不明这终究是自己的感动还是原身的本能反应,哽咽到不能自已。
好一会儿,安谙终于平复了心绪,把信重新叠好收了起来。站在室外的主持此时遥遥的看了过来,安谙想了想,走了过去双手合十,给主持致谢,主持静静的看着安谙,深深一笑,递上第二封信件,说道:“此信是你的母亲写给外公的,你先带着吧,如果以后能遇到便转交给你的外公!”,安谙应诺了下来。
安谙回到自己的院落,关上房门,又重新拿起信来读了几遍,冷静下来后,发现了几个问题:一是自己有外祖父,远住西域,娘亲希望自己以后能去看望他,认祖归宗。二是娘亲给自己安排了三个人来照顾,名字叫忠一、忠于和忠心,此三人还未现身,应该很快便会遇见了。三是,娘亲希望自己此生能快乐幸福,不要想着大富大贵,要嫁一个从一而终的好男人。
安谙想到这里时,笑了笑,略带无奈,不是谁都有娘亲如此的好运气,能找到相知相伴可以共白首的一心人,如果不能,那以一人之身行走四方又如何呢?
安谙想了很久很久,桃红几次进来看见小姐都在想着事情也不敢打扰便自行退了出去。
这一晚,不知是否是因为白天思虑过甚,竟迟迟不能入睡,安谙推开了窗子看着屋外重重的树影,心绪纷杂。
屋外一层层清凉的风掠了过去,带走了一丝丝燥热,安谙放轻了脚步没有叫醒耳房里的桃红,独自一人站到了院外,抬头仰望漫天的繁星,心情倒是平顺了很多。
有些感慨,林林总总,大千世界,能如所愿如所意的也无非是万万里面出一个吧,而自己的境况相比之下已是好的太多太多了,人不能一味的如执,继而念贪,总之最后苦的还是自己,凡事尽力,顺势而为吧……
彻底想通了,心意平顺了,这才感觉到了困意,重新返回到了屋内。
正想躺下休息时,发觉一个人影此刻正坐在桌前,一惊,低声喝问:“是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