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抉择-《盗宋》


    第(2/3)页

    高怀远紧皱着眉头微微闭上双眼,各路军的位置在他脑海中不断的闪现,整个战场的布局也不停的在他的脑海中闪现着,一套套方案也不停的被他想到,又一个个的推翻。。。

    “现如今我军在许州的存粮以及各种物资的储备情况如何?”高怀远对参将们问道。

    负责后勤事务的参将立即站出来答道:“启禀大帅!在我军占领许州的时候,许州本身库存粮食不足一万石,我军这段时间在许州坚壁清野获取粮食将近两万石,从蔡州方向这些日又运至许州两万石,许州时下存粮大致在五万石左右,以我军时下在许州一带的兵力来说,够我们维持不足两个月时间!但是加上城中百姓和降兵的话,只够吃一个月!

    至于各种作战物资,我们也不是很充裕,经过这十几天的运输,城中时下只储备火药两万斤,箭矢三十万支,加上兵卒携带的各种箭矢总数大致在五十万到九十万支左右,铁甲两千副,各种刀枪五千件,加上收降金军所获甲胄以及兵器,只够维持一个月时间!”

    这个数字看起来倒是很不少,但是分配给每个兵将的时候,就很少了,九十万支箭支,分配给弓弩手,每个人也只是一壶箭多一点,只够应付四五次大战,而且这样的数量,对于宋军的运输能力来说,已经是极限了,从鄂州出发,到许州,直线距离近八百里,实际距离超过千里以上,而且不能依靠水路运输,全靠的运输,没有现代运输工具的情况下,运送一石粮食到许州,运输人员在路上起码就要消耗掉两石粮食,还不能有一点损失,何况宋军现在装备越好,对于后勤的依赖性就越高,还需要转运火药、弓箭、器甲等物,这样的消耗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高怀远在夺权之后,才会等了这么长时间才开始北伐中原,主要原因不是在兵力的问题上,而是在后勤运输的问题上,各种物资调运准备,便消耗了他们很长的时间。

    宋军刚开始的时候进展还算是十分顺利,那是因为各路宋军在出发的时候自身携带有一定量的补给,而当宋军越打越远的时候,对于后勤的依赖程度就越来越高,物资的输送量就越来越大,消耗也越来越多。。。

    同时宋军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比起蒙古军来说,他们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们无法效仿蒙古人那样,依靠沿途抢劫来补充军需物资,走到一个地方,杀光一个地方的人,抢光一个地方的财物粮食,依靠这样来维持军需物资供应,而且他们特有的耐力也不是汉人可以相比的,在这方面,蒙古军显然要有很大的优势。

    毕竟这一次北复中原,高怀远是要打算经营中原的,以后以此为基地,朝北继续发展的,而河南一带这里在金国这些年的统治和盘剥之下,老百姓早就已经基本破产民不聊生了,一旦宋军再进行扫荡的话,那么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中原百姓呢!到时候中原即便是拿到手,也成了赤地千里,闹得中原百姓怨声载道。。。

    到时候他想要北复河北、山西等地,却把中原祸害一空的话,把中原老百姓逼急了,一定会揭竿而起,抗击宋军,到时候但是平定这样的兵乱,就够宋军喝一壶了。

    打仗这种事情和许多人想的根本不一样,不是有兵有将就能成事的,必须要在出征之前便做好各种万全的准备,特别是物资供应方面,稍有一点不慎,便会导致大军崩溃乃至覆灭,历史上因为物资供应不足,而战败的事例实在是多不胜数。

    即便是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宋军也确确实实的占领了河南一带,最后却因为河南已经被蒙古鞑子大军祸害一空,到最后物资准备不充分,结果入汴梁和洛阳的宋军到最后在蒙古军的伏击下,最终全军崩溃,又丢掉了河南,从此再无机会和蒙古军在长江以北对抗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