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跟踪和装晕-《八零年代农场主》
第(2/3)页
薛玲也忍不住咋舌感慨:果然,世家出身的人,哪怕年纪轻轻,行为举动颇有几分放荡不拘,看着跟依靠祖荫,不事生产的纨绔子弟一般无二,实际上呢?论心眼谋算一道,还真不容小觑!
若非,她并非真正十五岁,被家人长辈们捧在手心里娇养长大,很有几分“傻白甜”感觉的小姑娘;若非,这次重生,她还意外点亮了“听懂植物谈话”的技能,即使敏锐地感知到了几人的不对劲,却也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就探查到这一切。
该说,不愧是华侨商场吗?哪怕,并非周末,商场里依然人流涌动,顾客络绎不绝,专柜小姐们言笑嫣嫣。
当然,这也和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出现相应的变化有关。即便,华侨商场的产品因为一向给人的“高大上”印象,而让人下意识地将这个地方当成了一年到头也就闲逛一两次的奢侈品商场。
但,别忘记了,任何年代里都有那么一小撮养家世优渥的人。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他们都愿意竭尽所能地为自己和家人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更是会注重物质和精神上双重满足所给家人带来的一种快感。
因此,从一楼到二楼,短短不到一刻钟距离,薛玲就遇到了数个熟悉的人。一路“叔叔婶婶哥哥姐姐”地唤过去,到了三楼专卖服装的专柜,她才下意识地抬手,擦了擦那根本就没有渗出冷汗的额角,轻舒了口气,一幅“劫后余生”的模样。
是的,虽然,借助植物的提醒,让她在踏上三楼的时候,就立刻知道了有几位惯爱“八卦闲聊些家常里短”的婶子,也在三楼专柜里闲聊,但,因为每家专柜装修的时候注重一定的私密性,因此,只要她不特意经过那几位所在的专柜,那么,哪怕和她们同在三楼,也不可能相遇。
这样一想,好像大伙下意识摒除在外的百货商场,其实也是可以一去的?
然而,紧接着,薛玲就将脑海里这个不靠谱的念头掐灭了。
重生后,她曾因为对七十年代供销市和百货商场“疯抢”各种货物情况的好奇心,而特意在八年前,来到京城后不久,就悄悄地去了趟百货商场。
当时,那“里三层,外三层”,轻轻松松就将售货员和商品都包围住,完全看不清楚具体模样的疯狂人群,完全可以和后世春运在火车站里抢购火车票的场景媲美。甚至,每逢赶集的时候,那更是有过之而不及。
这些年,每年,她都会找个时间,远远地去百货商场瞧上一瞧。
然而,也不知道是她选择的时间不对,抑或是百货商场打出来的“价廉物美”口号,和面向低消费人群的定位,总之,商场的人一如既往地多得让人见了就头皮麻,后背冷汗直冒,身体跟仿佛用胶水粘在原地一般,根本就不愿意动弹一下,并忍不住在心里感慨一句:什么叫人山人海?这就是!
心里转悠着这些念头的同时,隔三差五就会来华侨商场购物的薛玲,也如同“老马识途”般来到了自己最喜欢的那家品牌专柜处,在专柜小姐那殷勤又热切的服务中,小手一挥,就买下了自己喜欢的十来套当季新款。
在拐了个弯,进到另外一家走成熟风格的专柜后,薛玲正埋头挑选着新款,琢磨着哪几套衣服适合大伯母王萍,哪几套适合二伯母钱小芳,又有哪几套适合三伯母张敏的时候,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自己身后响起:“玲玲,真是你呀?”
薛玲微微侧身,就避开了身后那人拍向自己肩膀的举动。接着,就在对方那佯装若无其事地收回手,但,眼角眉梢间却流露出几分哀怨的神情中,挑眉。佯装没瞧见站在罗清婉一旁,约摸二十来岁,穿着一条黑白格子短裙,浑身上下都透露出一种矜贵气息的少女:“罗小姐,你也来逛街?”
仿佛被薛玲这幅冷淡疏离的姿态伤到了,又仿佛由薛玲这般作为联想到了些什么,总之,下一刻,罗清婉突然就红了眼眶,嘴唇动了动,想说些什么,却又好似喉咙被棉花堵住似的,那些早就组织好的话语,怎样也没办法顺利地说出来。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一脸祈求和悲怆地看着薛玲。
这姿态,这场景,任谁见了,都会觉得薛玲在欺负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