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苇泽关一小震-《初唐大农枭》
第(2/3)页
很快,李渊就看到了马三宝口中所说的,将关城都遮挡住的那些分好几层,高达十多丈,并且拥有各种不同风格的酒楼客栈了。
而通过马三宝这一路上的解释,他也知道,为什么要将苇泽关的军营放在关外驻扎了。
以往的时候,朝廷没有大量的养马,抵御突厥,必须得依靠城墙。
然而,现在却不一样了,突厥人早已是大唐和夏国最亲密的贸易伙伴,就算防备他们,也不需要依托城墙,处在被动挨打的位置了。
苇泽关只有五千守军,却养着两万多匹马,其中,还有一千多匹夏国的良种突厥马,这能够让所有的士兵都配备四到五匹马,有强的机动力和远程作战能力。
而且,这些士兵的装备,全都是采购夏国去年替换下来的精良装备,百炼钢级别的战刀,骑枪,人马俱都有的钢制,甚至合金制铠甲,如果在草原上野战,他们能完虐突厥骑兵,比原先被动挨打的局面要好的多,甚至,具备对一些马贼流寇的震慑作用。
早在两年前的几次梳理中,他就已经将附近千里范围的马贼,流寇,甚至是野兽窝清理了几一遍,使得这边的走货环境变的十分安全。
以往的时候,一些突厥部落,或者一些走商的队伍受到袭击,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现在,却不一样,只要是动了刀兵,死了人,夏国的6军部队,将会不依不挠的追捕凶手,肯定会将罪魁祸揪出来处决掉。
没有人敢招惹夏国的军队,那是一帮每天吃完饭,就想找敌人练手的狠家伙,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种地,搞生产,唯一要负责的,就是管控区域内的安全问题,这就让大唐和突厥边境,几乎没有了响马山贼活动的踪迹。
其实,即便苇泽关的守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也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他们平时干的,更多的像是像夏国的消防部队干的事情,做一些扫雪铺路,灭火救灾等等的事情。
最近的这一年多,一些山谷里有猛兽出没,袭击了人,出动几队人手去围猎捕杀一下,就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军事行动了。
而李渊怎么也想不到,在以前最动荡不安的边关,现在居然都可以夜不闭户了。
是的,他已经知道,苇泽关的关门,晚上都没有关闭,而且整个关城内外,数百米长的街道所有的店铺,晚上都是不关的,城墙两侧都有白漆涂写的大字告知过往的游客。
“苇泽关的这些变化,你怎么不在给朕的奏章中讲明?”在马车上下来了之后,仰头看着关内宽阔的街道两侧的酒楼的李渊喃喃的道。
“讲明了,可能就没有今天的苇泽关了。陛下,长安城到现在,可都还有宵禁制度呢!”马三宝低头弯腰道。
闻言,李渊身子一震,顿时知道了马三宝隐瞒不报的原因。
一个边关守将,有两万多匹马,五千俱装铁甲的骑兵,朝廷会允许吗?
肯定不会,包括苇泽关现在所有不同于朝廷的制度,朝廷都不会允许,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三年夏国的变化那么大,朝廷治下的变化却那么缓慢的原因。
长安城里的银楼,其实每天都可以亮灯的,然而,由于朝廷的宵禁和对于两市的管理制度,他们一直等到上元节,才有了一次亮灯的机会。
那怕是起像银楼这样的高楼,也是于秋通过一些手段,逼迫朝廷答应的个例,别家,谈都不谈可以逾制。
不知道从几何时,统治者开始给治下设立这些规矩了,然而,这些规矩是不对的,夏国已经给了一个答案出来。
更加密集,更加开放的居住环境,能促进商业,增加生产办公效率,降低犯罪率。
但是,李唐目前还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的勇气,因为他么还有好多方面跟不上。
“朕还不饿,就先不用饭了,早前听三娘说,她在这边有许多产业,是交给你在打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产业,你才养活了五千军士和他们的数万家属,朕想看看这些产业。”在飞艇上一直有东西可以吃的李渊在街道上走了片刻之后,再度登上马车道。
“陛下请跟臣来。”马三宝点了点头之后,打马在前带起了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