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有商人在早饭过后,都聚集到了李渊父子下榻的酒店开始询问情况,可是让两人风光了一把,两人这下算是体会到了,在夏国办事的好处和效率。 李世民缓缓的将经济特区的各项基础建设,以及皇室准备投的项目讲了出来,并且,扯了夏国的虎皮,准备将一些项目与夏国合资开发,并且公开融资招股的事情,告诉了大家。 有了之前夏国二十八大集团的珠玉在前,能够躺着赚钱的原始股对于所有商人来说,都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当即就有许多商人把胸脯拍的嘭嘭响,说自己有多少多少钱,可以投入到这些产业中去,李世民只是稍微记了一下,就不下千万贯。 然之后,他将这些融资招股的策划活动,交给了夏国银行代为办理,想来,经过一轮宣传造势后,再按照一定节奏,一步步推进,是能够募集到各个项目的建设资金的。 而李渊则更奇葩,他盯上了夏国的百姓。 他觉得,夏国那些时常听广播,喜欢议政的百姓,就像蔡老七这样的,完全可以去经济特区,担任中基层官员,因为他们不仅识字,还有各种耕种,养殖的技能,思维模式也很夏国,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且敢做,能做。 所以,他都没有跟于秋打招呼,就私自上门去游说那些百姓们了,可惜,大多数人,都直接拒绝了李渊,包括蔡老七。 原因有三,第一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力量,应该贡献给夏国,不能离开夏国。 第二是他们不觉得自己能够真的做好官员。 第三是他们去到那些经济特区,收入可能并没有在夏国好,生活也没有在夏国安逸,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地方比夏国还安逸舒坦的了。 走访游说了几天,一无所获之后,李渊知道问题的所在了,没有于秋的动员,自己想要一下子将各个经济特区,甚至是关中搞基础建设的管理班子组建起来,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和李世民再度来洺山书院,找到了于秋。 于秋思索再三之后,决定去广播电台做一次专访,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十一月初,清晨寒霜渐去的时候,广播里,响起了于秋与主播林双儿的对话。 “夏王殿下,很荣幸又一次能够给您做专访,您肯定知道朝廷最近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步子迈的十分大,据说,前几天,皇帝陛下亲自下到了咱们夏国很多乡里,想要游说一些乡老们,去朝廷新规划出来的经济特区做中基层官员,不知道您对这件事情,是什么看法?对我们夏国未来的走向,您又有什么样的指引呢?” “呵呵,实话实说,朝廷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其实是我向陛下建议的,夏国在之后也会全面参与其中,因为,这会扩大我们的生产规模,扩大我们的销售市场,节省我们的生产成本,税收成本,人力成本。 所以,对于这些改革政策,我是全力支持的,也呼吁咱们夏国的父老乡亲们,尽可能的赶上这一拨好势头,走出去,让更多的地方,更多的百姓富裕起来,是我们夏国人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因为,在过往的几年里,咱们夏国赚取的财富,除了是靠咱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的之外,还有一大部分,是各地的百姓给我们贡献出来的,我们要开始回馈他们了。”于秋先定了一个基调道。 “原来如此,这个世界上,敢这么大刀阔斧的走改革创新的道路的人,非夏王殿下莫属了,按照您刚才的意思,我们夏国各个集团,都会入驻到各个经济特区,开分厂,制造货物,对外销售,那岂不是说,我们本土现在的各大集团的工厂,将会减产?这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工人朋友们的利益。 毕竟,他们是拿绩效工资的,做的少了,收入就少了,这方面,您又是怎么安排的呢?”林双儿一副果然如此的语气赞了于秋一句之后,又问道。 “生产规模扩大了,销售市场扩大,成本节省了,企业盈利自然也变多,企业盈利变多了,员工又怎么可能会出现收益减少的情况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