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真正的人才-《初唐大农枭》


    第(2/3)页

    最终,能够实际应用到百姓身上的,可能就只有三成五了。

    据我们对朝廷那边的钱款使用的审计情况来看,你们可能连三成五都没有,只是在两成到三成之间。

    也就是说,陛下你给一千六百万子民每人发一百贯钱,到他们手上,能有二十几贯,已经是好情况了,可能很多百姓一文钱都收不到。”

    有马周把问题说的这么明白,李世民等人自然是理解了,只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努力的肃清吏治,整顿内部,才只是让金钱的使用率达到了两三成而已,连夏国的一半都不到。

    所以,他十分好奇的向马周开口问道,“那正确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马周想了想,再度用李世民等人能够听的懂的话打比喻道,“比如,关中缺粮食,朝廷使用的办法,如非是找商人购买,在山南道价值一百万贯的粮食,到了关中,就要花两百,三百万贯的价钱去买,而将粮食从山南道运送到关中,其中又会损耗掉一半,关中百姓吃同样多的粮食,却比山南道的百姓们多花几倍的钱。

    如果交给总经济师来做,他绝对不是直接花钱去山南道买,而是会调配关中主要消耗粮食的群体和行业,去山南道做产业。

    其次,会用买粮食的钱,组建一个连通两地的水运商队,从长安带货到山南道,从山南道售货,再采买粮食带到长安,最终,不仅用一百万贯,买来足够多的粮食,还发展出一个,甚至是一系列可以长久盈利的产业。我这么说,你们懂的吧!”

    李世民恍然大悟的直点头,而且,也明白过来所谓的大经济师,做起事情来绝对不止这么简单,难怪,夏国要给他开一百万贯的年薪。

    而自己这些天搜罗到的人才,距离大经济师的能力,恐怕相去甚远。

    “那个,你看,咱们这笔借贷业务高达十亿贯巨资,你借我一个大经济师和一个大会计师,我可能就会省下好几亿贯,要不,我倍数的付他们薪酬,你把他们借给我一年,一年就好。”李世民咽了咽口水道。

    他着实料想不到,真正的人才竞争,并不是自己这些天从各个国主手中挖来的那些人,而是在顶端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大才。

    “借钱可以,借人可不行,朝廷的盘子就算再大,也没有我们夏国的大,他们去你们那边帮忙,可能会帮你们节省下几亿贯,但是留在我们夏国,可能会帮我们省下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于秋向李世民摇头道。

    “呃,这……”

    李世民被于秋一句话给堵了回来,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将求助的眼神看向了房玄龄。

    房玄龄皱着眉头想了想,却是将问题踢回给于秋道,“你们夏国银行,应该不会坐视借贷出去的巨额钱款无法收回的吧!”

    于秋笑着点了点头道,“当然,银行会对你们的借款用途进行审计,尽量保证用出去的钱,能够如期还回来。”

    闻言,房玄龄便身向李世民拱手道,“那便妥了,陛下,您只需要看到银行对我们借款所做的项目的审计报告就行,他们会将成本,利润告诉我们的,咱们只需要对照他们审计出来的数据,看成本,检查质量就成。

    至于夏国的大经济师和大会计师,咱们也不需要非要他们去朝廷担任职务,只需要他们给我们的项目担任顾问,时不时的给咱们支招就成,具体落实,我们自己去做就好。”

    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李唐没有招揽到夏国的顶尖人才,但是一般人才,却是招揽到了一大堆。

    以房玄龄对于洺山书院的了解,在这边受过几年教育的学生的水准都不会差,毕竟,于秋不会想要砸了洺山书院的招牌。

    而这些人书院出来的学生或许没有总览全局的才能,但用来落实一些别人规划出来的具体的事情,却是能够做到。

    “房相不愧是这个世间顶尖的智者,三两下就想到了一个借用我夏国的资源,来发展内部产业的妙计。”

    于秋笑着赞了一句,李世民也是满脸欢喜,倒是房玄龄,满脸惭愧的道,“真正的顶尖智者,是像夏王师门先贤那样的人,他们拥有超脱凡人的神仙思维,可以化解世间所有的难题,我在夏国待了三四年,只是学了些皮毛而已,哪里当的起夸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