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资料-《战火帝国》


    第(2/3)页

    开战后,明帝国在马里亚纳海战、斯里兰卡战役中接连损失3艘正规航母,而军神级航母还未开工。为取得空中优势,特别设计了昆仑级轻型航母,以填补军神级航母服役前的实力真空。昆仑级轻型航母是采用标准化建造的第一型航母,建造速度比国外相同级别的航母快30~40%,至战争结束,共建造33艘。昆仑级航母最初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对正规航母的补充,随着后来军神级航母的大批服役,任务变成主要为海军陆战队提供空中支援。昆仑级轻型航母在二战中损失8艘,战后3艘编为训练航母,其余22艘被改装为空中支援舰(美英称之为“两栖攻击舰”),出售给德法两国7艘。其余15艘服役至1970年代,1970年代中期全部退役,“天山”、“峨眉”、“长白”分别被几个民间团体买下,改造为水上宾馆、饭店;“武夷”号被青岛市买下,改造为战舰博物馆;其它全部被解体。

    海南岛级护航航空母舰数据

    标准排水量:11400吨;

    满载排水量:15300吨;

    最高航速:19节;

    最大航程:6000海里/15节;

    主尺度:飞行甲板长160.1米,宽25米,舰长165.5米,宽23.5米,吃水7.9米;

    动力:两座7500马力的蒸汽轮机,共15000马力;

    武器:6座四联装40毫米高炮,10挺双联装20毫米机炮;

    最大舰载机数:34架

    载机配置:10架鹰式战斗机、8架雕式俯冲轰炸机、8架猎鹰式鱼雷轰炸机、2架海鸥式舰载侦察机

    舰员:780人

    为对付印度洋和东南亚海域日益猖獗的美英潜艇,保卫战略物资的交通线,海军强调要多造护航航空母舰。为此,明帝国议政院决策委员会提出了批量生产的方案,凭借明帝国优秀的商船动员能力、强大的工业实力和袁氏重工的标准化建造工艺,只一年时间,帝国各船厂或改或建共造出了72艘护航航空母舰。随着海南岛级护航航空母舰投入护航作战后,印度洋和东南亚海域开始成为美英潜艇的噩梦之地。为了节约成本和加快建造速度,加上按照1935年的商船标准建造计划建造的油船船体较大,航速较快,海南岛级护航航空母舰采用了这种标准商船的船体结构,不设装甲(1930年,明帝国商船预备役法宣布在需要的时候,帝国有权征用民用商船及其水手。为了使商船便于改装,帝国工商财政部海事局和海军在同年联合发布了商船制造标准,规定新建商船必须按照标准建造。)。

    “太湖”级战列舰数据

    标准排水量:57600吨;

    满载排水量:64100吨;

    最高航速:33节/h;

    最大航程:12500海里/18节;

    主尺度:舰长286.8米,宽34.3米,吃水10.50米;

    动力:四台55000马力的蒸汽轮机,共220000马力;;

    主炮:3座三联装410毫米55倍口径炮(前2后1,最大射程49千米,最高射速4发/分钟);

    副炮:8座双联装160毫米高平两用舰炮;

    防空兵器:10座四联装40毫米高炮,30门双联装20毫米机炮

    水上飞机:5架

    舰员:3050人

    明帝国海军的最后一级战列舰。原计划建12艘,后因海战主角的变化,取消了6艘。从1935年12月3日首舰太湖号开始铺设龙骨,到1941年1月3日最后一艘高邮湖号下水共建造6艘,分别是太湖号、青海湖号、洞庭湖号、鄱阳湖号、洪泽湖号、高邮湖号。舷侧装甲为380毫米,主甲板上装甲厚160毫米,主炮塔正侧顶装甲分别为420、300、150毫米。高邮湖号和鄱阳湖号在日军偷袭舟山港海战中被击沉,其余4艘战后封存,后于1960年代重新起用并经3次现代化改装一直服役至今。

    “张飞”级重巡洋舰数据

    标准排水量:19900吨;

    满载排水量:24300吨;

    最高航速:35节/h;

    最大航程:10500海里/20节;

    主尺度:舰长221米,宽27.5米,吃水8.10米;

    动力:4台35000马力的蒸汽轮机,共140000马力;;

    主炮:3座三联装60倍口径210毫米高平两用舰炮(最大射程32100,最高射速6发/分),后期换装为260毫米炮(最大射程38500,最高射速6发/分);

    副炮:4座双联装130毫米高平两用舰炮;

    防空兵器:8座四联装40毫米高炮,16门双联装20毫米机炮;

    水上飞机:3架

    舰员:1689人

    二战中明帝国建造最多的一型重巡洋舰,因缺少战列舰主要是用来为航母护航(对舰),因此装有极强的火力和远超其他重巡洋舰的装甲,主甲板上装甲厚110毫米,舷侧装甲厚190毫米,此型舰被英美两国认为是属于袖珍战舰。该型舰包括各种变型共建造36艘,二战中损失11艘,战后出售给德法两国7艘,战后封存12艘(后全部于1962年解体),其余6艘经多次现代化改装一直服役至1980年代初,其后全部退役解体。

    “昆明”级防空巡洋舰数据

    标准排水量:10800吨;

    满载排水量:13600吨;

    最高航速:36节/h;

    最大航程:8500海里/21节;

    主尺度:舰长194.3米,宽23.1米,吃水5.9米;

    动力:4台30000马力的蒸汽轮机,共120000马力;

    主炮:8座三联装130毫米高平两用舰炮(前3后5,最大射速27发/分);

    副炮:无

    防空兵器:12座四联装40毫米高炮,24座四联装20毫米机炮;

    水上飞机:1架

    舰员:835人

    这是世界上第一款防空巡洋舰,其设计目的就是作为舰队的主要防空火力点,包括各改型共建造78艘。昆明级轻巡洋舰的对空火力在二战中让对手吃尽了苦头,所有昆明级巡洋舰在二战中击落的敌机加起来超过1000架。昆明级巡洋舰在二战中损失9艘,战后封存52艘,其余经现代化改装服役至1960年代,1960年代中期全部退役解体。

    重庆级轻巡洋舰数据

    标准排水量:5550吨;

    满载排水量:7000吨;

    最高航速:36节/h;

    最大航程:6000海里/21节;

    主尺度:全长155.20米,全宽14.60米,吃水4.70米;

    动力:2台40000马力的蒸汽轮机,共80000马力;

    主炮:4座双联装160毫米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