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西京书院弦歌台上的李相白感慨。 自己是站在巨人肩上,要没有这些学识的积累,真镇不住场子,绝对会顺着台下如何“破”的提问开始费劲脑汁想怎样回答。 可如今学院学生也好,文渊阁的大学士也罢,更或者太乐丞秦朝夕,都跑偏了。 自己前世当中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的王圣人不是这样说的。 都挑场子了,自己便顺着前世大师的哲学思想撒欢的跑。 李相白多镇定。 视线环顾,一字一句说道,第二境是“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守!” 满场哗然! 琅琊书院的农家女弟子神情陶醉,文人墨客手中折扇拍打着掌心,满脑子都是将此句赠送佳人时心上人被攻略的一幕。 教坊司内空气几乎凝滞。 太乐丞目露不可思议的神情。 蓝小蝶也震惊呀,悄声对的江白衣说了一句:“此句一出,大周再无婉约词。” 洞穿云霄的声音就从太岳书院一名兵家教书先生口中响起。 “妙呀,真妙!” “妙在何处?”身侧太岳书院墨家先生不解的问。 “这不就合了兵家‘兵者诡道’的精髓,我们兵家主张奇正结合,正可势如破竹,犁庭扫穴。奇则剑走偏锋,一击致命。李相白以诗词论境,第一境说了一个“立”,都认为立而后破,这就犯了兵家大忌。” 身材魁梧,湛然若神的兵家先生此话一处,瞬间就将四周目光吸引了过来。 李相白也是洗耳聆听,兵家知识真不懂,自己从前世掌握的声东击西、指南打北、暗度陈仓这些都不算,没有实际应运过。 所以补书匠聆听的格外认真,内心还有点赞叹。对方竟然能从诗词之境关联到战场之势。 太岳书院的先生声音洪亮,一字一句说道:“西风凋碧树,此句形容战场局势就是敌众我寡,所以领军将官要查清局势,顺势而出,制定正确的应敌方案,这叫立。何为破,破就是破军,但从战场动态分析,此时却绝非破势的最好机会。因为有西风凋碧树,敌军士气旺盛,所以兵家之道中还应有一个敌我士气此消彼长的过程。两军对垒,忌讳将官对整体局势的判断不明,士气动摇,而一旦有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目的,将官、士兵就能目标一致,不以对方任何计谋为动摇,消耗对方士气。对手攻而不得,退而不能,势必心浮气躁,这不就意味着有了破军的机会。所以这个‘守’说的妙,我还断定李相白诗词第三境适才是破。” “秀呀!”李相白内心赞叹一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