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为了未来-《盛夏1981》


    第(2/3)页

    换个角度来说,后来国内光刻机产业的落后,    是整体技术水平的落后。这不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再重视也没用,国内根本没有那么多资源支持整体技术进步。

    光源、镜头加工、精密制造,    这是什么?这是高科技塔尖上的尖尖。就是说大多数高端技术发展到顶,    都聚焦到了这几个方面。

    到后来,顶级光刻机根本就是全球化技术合作的结果,    最发达的几个国家拿出最好的技术凑成了一台机器。

    当然了,    这只是一个趋势,    光刻机技术发展是一个不断向上的越来越陡峭的曲线。

    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第一代接触/接近式光刻机,    七十年代第二代光学投影光刻机,八十年代第三代步进重复光刻机。

    这就是目前为止光刻机的发展路径,基本十年一代。第一代光刻机就是个大号的单反相机,能造相机的就能造光刻机,所以早期很多光刻机巨头都是造相机起家的。

    到现在第三代,制造工艺踏入亚微米级,制造的精细度飙升了几个数量级。国内在七十年代末就造出了接近式光刻机,跟国外差距只有五六年,但现在国外发展到了第三代,国内的基础技术就有些跟不上了。

    所以嘛,现在的重点不是把设备造出来,而是打基础,把最基础的几个技术提上来,那设备就是水到渠成。

    “要成立一批公司?”陆明却有些茫然。

    “当然是一批。你先列个计划表,然后去招人,各个行业的都多招一些。”

    “那当然很好。可,这需要很多很多钱。”这样列表,那他能写满几页纸。

    徐柠摊了摊手,说道:“我知道。不过,至少现在我还能承担。”

    陆明突然有些迷糊,一时分不清两人到底是在进行一场严肃的对话,还是在聊天胡侃。说句难听但很真实的话:你一个人就想做这些,异想天开啊?

    “徐总,你刚才说的是认真的吧?”临出门的时候,陆明又忍不住扭脸问了一句。

    “当然。”徐柠认真的点点头。

    “哦。”

    ……

    陆明离开不久,小唐又急匆匆的赶来了。

    “徐总,刚才有记者打电话,想过来采访。”

    “采访?采访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