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先秦练气士(4.3k)-《高武大明:穿成朝廷鹰犬》


    第(2/3)页

    这也太巧了!

    更巧的是,玉坠两旁还刻着八个隶字,分别是“谨遵师命”、“留赠有缘”!

    两人同时一震。

    秦璇玑大惊失色道:“这、这……难道安期生算到我们会来?不然为什么刚拿到【嘲风】,紧接着就找到了【狻猊】……还是安期生特意叮嘱……”

    李少君是活跃在武帝时期的人,距今已经一千六百多年!

    这时间相隔的也太久了,怎么可能?

    难道安期生真有神鬼之能,可以推算的这么远?

    “别怕。”

    曹谨行搂住秦璇玑,皱眉说道:“估计也就是随口说说,哪有这么神奇。或许是安期生知道此物宝贵,传给李少君,李少君没有徒弟就放到了这里,留赠后世。不过巧合而已,别多想,自己吓自己……”

    “……嗯。”

    秦璇玑深呼吸,长出了一口气。

    曹谨行面上不动声色,心中掀起狂澜:这个“有缘人”,到底是不是指代我和秦璇玑?

    如果是,安期生的预言跨越了一千六百多年!

    如果不是,这一切又都太巧了……

    怀着种种纷乱想法,曹谨行看向那张羊皮卷,仔细浏览,发现是篇内功心法,名曰:《万川秋水》。

    “这是什么?”

    秦璇玑缓过神来,凑上前细看。

    “一篇先秦时期的练气法门。”

    曹谨行迅速浏览了一遍,说道:“看这内容,该是出自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安期生传给李少君的‘大道’应该就是这篇功法了……”

    秦璇玑一愣,脱口而出道:“先秦练气士?”

    “正是。”

    曹谨行笑道:“不过也不用神化他们,上古法门和如今的修炼体系各有优劣。秦朝以前注重‘心’的修炼,并没有具体划分内功境界,比如儒家就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此‘定’、‘静’、‘安’、‘虑’,便是儒家修炼的四重心境,心境一到,如有神助,纳气入体,旦夕间可以移山填海,但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迈上那个门槛;如今更注重‘气’的积累,稳扎稳打,不通儒学,不懂道经,一样可以修到极高境界。”

    秦朝以前的修炼,根本没有八气的说法,只有“元气”。

    所谓“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即是如此。

    八气都是元气,但元气不等于八气。

    相当于一踏入修炼就是八气同修,这种难度能“悟道”的人自然凤毛麟角。

    所以,后来各家为了传承,武功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简,以便于流传。

    不过,百家争鸣的时代,练武也不重要,学说理念最重要,也就是“心”。

    元气,即原气,意为最初之气,一开始八气兼顾,反而没有突出的属性。

    修炼是唯心的运动,诸子百家根据自己的理念练气,气便随之而变。

    孟子有一颗浩然心,所以养出了正大豪迈的浩然之气!

    墨子有一颗兼爱的心,所以养出了诸子中防御无双的非攻之气!

    列子心向自由,悟性绝顶,凭《逍遥游》得以“御风而行”,天下轻功无有出其右者!

    ……

    而曹谨行手中这篇心法,就是先秦道家的练气法门,还有御气、御水之术。

    曹谨行特意了解过,所以对功法的演变过程还算了解。

    秦璇玑倒是少看这类书籍,这方面一知半解,听的如痴如醉:“那……有用处吗?”

    “练气法门殊途同归,不过御气之法倒是很有助益。”

    曹谨行放下羊皮纸,尝试着沉入道家‘无为’心境,运用《万川秋水》隔空操控水流,心神一动,天地间的水气被调动,比以往更精细、更轻松。

    他轻轻摊开手,一团水流在掌中显化,竟慢慢变成了秦璇玑的模样,栩栩如生!

    秦璇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曹谨行的天人合一,更偏杀伐,刚勐有余,细微之处稍欠,没想到现在竟然能精细到如此程度,果然对天才而言,一点即透……

    “这术法在东海倒是很有用处,流水到处可见,威力也更强大。”

    曹谨行说完,直接收起了那张羊皮纸和狻猊玉坠,道:“这里看的差不多了,我们走吧。”

    “嗯。”

    道家修炼有六重心境,清静、寡欲、无为、无争、坐忘、九守。

    第三阶段便是无为。

    曹谨行领悟了张三丰百年修真精华,模拟出此种心境轻而易举。

    再往上也不难,但难免会受影响。

    曹谨行可没心思当道士,无为已经让他的御气、御水水平大幅增长,足够了。

    两人走到枣树下。

    秦璇玑想让曹谨行全吃了,曹谨行趁她说话,一指点中麻穴,然后切碎红枣,往她嘴里塞了一块。

    “……”

    秦璇玑幽怨地看着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