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捷开州2-《大唐潜龙》


    第(3/3)页

    然这次刘文静事件,莫说特赦,连情节都是冤枉。

    因此后世颇有史家认为,杀刘文静是初唐最严重的“失刑”。

    至于李世民,自从唐军进入长安,李渊实质掌控政权之后,他就非常清楚,在自己和兄长李建成之间,他必须争的不只是成败,更是生死。

    因此他一直默默延揽天下人才,稳稳培植自己势力。

    如今刘文静受诛,让李世民失去中央政府之内最为有力的翼助,对他形成莫大的打击。

    何况李渊不听李纲、萧瑀的进言,却采纳裴寂的建议,实际是在两个儿子相争之间,做出相当严厉的表态。

    这,对李世民则是更大的冲击。

    他,要如何反击呢?

    李药师审时度势,寻思及此,不免想到袁天纲那句“你深得秦王倚重,最知殿下心思。

    此事如果连你也不清楚,他人又如何知晓?”

    此乃话中有话。

    话题原本是,李渊派兵增援,为何是裴寂而不是李世民?这问的是李渊的心思,可袁天纲答的却是李世民的心思。

    难道??难道竟是皇帝无法调动这位强势的二皇子?

    如果从这方向寻思,就可以理解,为何裴寂六月接到任命,却迟迟没有动身。

    直到李渊决定诛杀刘文静,他才提兵东出,迟至八月,方才抵达介休城外。

    若再细品裴寂当时的进言:

    “文静才略,实冠时人,性复粗险,忿不思难,丑言悖逆,其状已彰。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

    难道??难道这“后患”,指的竟是李世民?

    为翦除秦王羽翼,所以诛杀“才略冠时”的刘文静?

    甚至将李药师调离长春宫,也含有这层考虑?

    若朝这方向想去,也就可以明了,河汾情势如此严峻,朝廷前后三次增援,何以却都没有见到秦王兵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