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什么是慈悲(这章有些枯燥)-《史上第一方丈》


    第(2/3)页

    《宗镜录》说:‘以菩提心而为其因,以大慈悲而为根本,方便修习无上菩提。’

    菩萨因众生而生大悲心,因大悲心而长养菩提,因菩提而成就佛道。如果菩萨看到众生的忧苦,不激慈悲心,进而上求下化、拔苦与乐,就无法成就菩提大道,因此慈悲心是菩萨成佛的必要条件。

    慈悲不是我佛门的专利,慈悲是一切众生共有的财富,人间因为有了慈悲,生命因此充满了无限的意义;

    颠沛的人生岁月里,因为有了慈悲,前途才有无限的憧憬。

    慈悲之心是万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慈悲就是佛性,有了慈悲,众生因此皆得成佛。”

    素问说到这里,所有人都面色肃然,全神贯注倾听素问口中的话语。

    实际上这个世界并没有宗镜录这本总结了宋朝之前佛教得失的书,不过此时却没人在意到。

    行慧在一边拿出录音笔来录下素问的讲述。

    他有时听**怕记不住,便准备了这么个录音笔,此时正好用上。

    素问继续缓缓开口道:

    “慈悲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当公理正义遭受无情的打压排挤、当正人君子受到无端的毁谤抨击时,能够挺身而出,这就是一种勇敢的、积极的慈悲。

    慈悲要有智慧,慈悲不是一时的恻隐之心,《摩诃止观》说:‘慈悲即智慧,智慧即慈悲。无缘无念,普覆一切;任运拔苦,自然与乐。’

    慈悲是透过公理的感动助人,慈悲不是热闹的随众起舞,而是心存正念的服务济人;慈悲也不是私心的利益亲友,更不是有所求的惠施于人,慈悲的最高境界是怨亲平等、无我无私的利益众生。

    慈悲并不是一个定点,而是情感的不断升华,《华严经》的‘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这种‘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的胸怀,就是慈悲。

    慈悲也是做人应该具备的条件,一个人宁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慈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