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坦克战术-《网游之红警在线》


    第(3/3)页

    坦克(有一种说法为88辆),70辆装备给新组建的第200机械化师第一坦克团,第200师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机械化师。第200师接受了t-26b坦克后不久就参加了以t-26b为主力的兰封遭遇战、和后来举世瞩目的昆仑关大战。但由于国民党装甲部队常因步坦协同不好、日军步炮兵反坦克战术纯熟和日本航空兵的火力优势,甚至于战场民用道路桥梁无法载重等因素,难以发挥其战斗力,两战役的战果实属得不偿失。t-26b而后还参与了中国远征军初期的入缅作战。

    t-26b坦克战斗全重为10.5吨,乘员3人,装备1门45mm炮和1挺7.62mm

    mg机枪,为了加强防空能力,部分坦克装备了2挺7.62mmmg机枪。这种坦克是苏联在30年代初以英国“维克斯”mk坦克为蓝本设计研发的。

    19.苏制bt-5快速坦克

    1930年,苏联向美国购买了两辆“克里斯蒂”坦克。1931年,苏联设计了一种基于“克里斯蒂”坦克的简化型坦克。称为bt-1快速坦克。bt-1坦克经试验不适合作战要求,生产了两辆样车之后就停产了。1931年底又设计出bt-2快速坦克,经试验后,在1932年1月bt-2坦克批量生产。虽然bt-2快速坦克的采用是苏联坦克发展的明显进步,但该坦克的性能仍未满足苏联军方的要求,因此又研制了bt-3和bt-4两种车型。但1932年苏联红军提出研制另一种bt快速坦克的要求,要求该车不仅要火力强,而且要通过采用本国研制的新型发动机来提高机动性,这种车型即为bt-5快速坦克,装有一门45mm火炮和一挺7.62mm并列机枪。中国在1938年也购买了此型坦克,据史料记载国民革命军陆军机械化第200师接受了4辆。

    20.苏制ba-3轮式战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流行一种由军用卡车加装装甲外壳的轮式装甲车,这种装甲车制造简单且廉价,可大量装备。苏联也不例外,研制了为数众多的此类战车。ba-1轮式战车就是其中的一种,底盘采用gaz十轮越野卡车的底盘,车体后部加装可旋转37mm炮炮塔。1934年在苏军的要求下又有一种多用途装甲战车问世,其火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强,这就是安装了t-26坦克45mm炮炮塔的ba-3多用途轮式战车,这种战车平时采用橡胶轮胎,必要时还可安装钢制车圈在铁轨上行驶。1938年3-6月间随同t-26坦克一起,中国得到了一定数量的ba-3/6/10轮式战车。

    21.苏制ba-6轮式战车

    ba-6轮式战车是ba-3轮式战车的加强型。其基本性能没有过多改变,只是车体稍作加长,增加了保险杠,局部装甲得到加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军队得到这些苏联的轮式战车后,保留了原车出厂时的苏军绿色,只在炮塔两侧按照原来国军战车第1、2连的标记符号涂装,也就是先前的“龙”连和“虎”连的涂装方式,并在炮塔侧上部涂有一条带间隙的白条,类似当时苏军的军种标记(笔者不确定是出口到中国之前就涂装了的,还是之后由国民党方面涂装的)。同时这些战车也没有涂装青天白日徽。

    22.苏制ba-10轮式战车

    ba-10轮式战车是ba-1后继战车的最后一种变型车,其装甲和操作系统都进行了改进。国民党军队得到的ba-3/6/10轮式战车在抗日战争结束后,除在战斗中被摧毁的外,剩余的均被我人民解放军缴获。

    23.苏制ba-20轮式战车

    20世纪20-30年代期间,苏军为提高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在gaz-m1

    四轮越野卡车底盘的基础上,制造出了诸如ba-20在内的多种四轮轻型多用途装甲战车。以作为伴随机械化部队的侦察先锋。ba-20乘员为2-3人,装甲厚度为4-6mm,

    最大时速80-90km/h,装备为1挺7.62mmtd

    tmg机枪。是二战中苏军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车型。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国民政府引进了数量不详的ba-20。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曾大量缴获。

    24.苏制ba-27轮式战车

    ba-27是苏军在20世纪30年代初比ba-3/6/10稍早装备的一种十轮多用途轮式装甲车,其特点是采用了苏联第一种量产的t-18坦克的炮塔,火力为37mm火炮1门和7.62mm机枪2挺。但其无论是火力还是性能都略逊于ba-3/6/10装甲车,因此便慢慢被ba-3/6/10所淘汰了。这种车型也是在1938-1939年期间装备中国国民党战车部队的。

    25.美制m3a1轮式侦察车

    m3轮式装甲侦察车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研发的系列轮式战车中装备比较广泛的一种型号,车重5吨,乘员4-5人,装有1挺12.7mm和1挺7.62mm机枪。二战中通过租借法案美国曾大量装备给诸如苏联、中国、自由法国等同盟国军队使用。1941年10月中国国民党政府获得了36辆m3a1侦察车。这些m3在解放战争中大量被我解放军缴获,并光荣的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26.美制m3a3“史都华”(stuart)轻型坦克

    m3a3“史都华”轻型坦克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由m3型轻型坦克发展而来的。主要武器为37mm火炮1门,7.62mm机枪3挺。1942年8月定型,1943年投入生产,至同年10月止,共生产3427辆,之后由m5a1所取代,其中2433辆通过美国的租借法案交给英国、中国及自由法国等同盟国军队,主要活跃在西欧、意大利及东南亚战场上,为同盟国军队立下汗马功劳。1943年,中国国民党政府通过租借法案共装备了48辆这种坦克,并组建了驻印军“中美第一临时战车群”下属的战车第一营,战车第一营是中国驻印军的军直属战车部队,也是国民党陆军使用美制战车作战的开始。其涂装仍采用美军的制式橄榄绿色,各连标记为白色菱形、黄色方框和黄色长方形几种,车体序号则沿用美式标示方法。由于驻印军是在国外作战的部队,装备是由美、英租借的,所以驻印军的重武器都不涂有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徽。二战结束后中国国民党军队将其全部投入中国内战(主要是淮海战场即徐蚌地区),之后大量被我人民解放军缴获,成为我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战车之一,并屡立战功。

    27.美制m4a4“谢尔曼”(sherman)中型坦克

    美国的m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后期的著名坦克,也是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总生产量达到了49234辆,在二战后期的坦克战中,m4坦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1943

    -1944年间美国援助中国驻印军的中型坦克是m4a4“谢尔曼”(sherman),数量为35辆,配发给驻印军战车第一营一连,以充实其战斗力。此型坦克战斗全重34吨,乘员5人,配76mm火炮1门,7.62mm机枪2挺,12.7mm重机枪1挺。涂装方面战车第一连的m4a4也采用美军的制式橄榄绿色,并在炮塔上画有虎头图案,车体前面涂有虎爪。同时车体右侧写有繁体的“突击”二字;一连的连标记为白色方形图案,下放标有车序号。该部队在之后的缅北作战中,协同中、美等国友军部队作战,经常扮演冲锋陷阵的关键角色,并与日军战车联队在缅

    北的贵街,发生了中国战史上少见的“中日坦克战”。

    28.英/澳大利亚制mk-2多用途运载车

    二战前英国布伦公司制造了一种mk-2轻型多用途装甲车仅重4.3吨,乘员3人,使用一台“福特”v-8发动机,装备1-2挺7.62mm轻机枪,载员4人,可牵引轻型火炮。是二战同盟国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轻型多用途运载车(又称“环宇运载车”)。1943年,中国国民政府在盟国援助下,在印度组建美制新式陆军--中国驻印军,于印度的蓝姆加进行整训,

    驻印军在整训期间装备了一定数量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生产的mk-2轻型多用途运载车做为训练之用。尔后,也参加了后期与日军的作战。

    29.美制m3a1半履带式装甲战车

    20世纪20年代,为解决卡车运送步兵时越野能力差和无装甲防护的问题,出现了半履带式装甲车。所谓半履带式装甲车,就是车辆前部像汽车,后部像拖拉机的装甲车,起推进作用和主要承重作用的是后部的履带及悬挂系统。美国从1932年至1940年,先后制造出t-1、t-8、t-14半履带式装甲车,后来,t-14被定型为m2半履带式汽车,主要作为侦察车和牵引车使用,t-8被定型为m3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这些车在二战中被广泛应用。后又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了美制的半履带式装甲车辆。1943-1944年间随同m3a3、m4a4坦克一起,中国驻印军也得到了一定数量的m3a1半履带式装甲战车,此车战斗全重6.8吨,乘员3人,载员11人,装有1挺12.7mm高射机枪和2挺7.62mm机枪。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也曾少量缴获m3a1半履带式装甲战车。

    30.中国制轮式四轮战车

    20世纪30年代中期直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利用进口的美国gmc3/4“道奇”中型吉普车为底盘改装了大量的四轮装甲车,并配备7.62mm轻机枪2-3挺。这种车辆广泛应用于整个抗日战场和尔后爆发的解放战争。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曾大量缴获,1949年10月光荣的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31.中国制轮式六轮战车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军阀割据形成,广州的国民政府与各系军阀纷纷开始拥有小型的机械化装甲武力,其中多为自制的铁甲汽车、卡车及铁甲列车。这种六轮战车就是用gmc卡车改装的,在焊接的车体上安装了1门37mm炮和2挺机枪的装甲车。其具体数量不详。

    32.中国制轮式六轮战车1

    这种轮式六轮战车也是利用gmc卡车改造的一种装甲车,其车体上安装2个可旋转机枪塔,并安装2挺7.62mm机枪。此车是南京国民政府于20世纪30年代初装备的。

    33.中国制轮式六轮战车2

    由于战争中的消耗,原有的战车已所剩无几。于是1942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原有的六轮装甲卡车的基础上,又制造了一批新式装甲车,用以补充战力,其外形与先前制造过的略有改变。其性能与生产数目不详。

    34.中国制轮式十轮战车

    南京国民政府20世纪30年代中期从美国进口了一定数量的gmc十轮卡车,将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改装,成为轮式十轮装甲车,这些装甲车外形不一,装备不同。大体外形类似二战前德军生产的一些装甲车。武器则有装37mm炮的、有装“马克沁”式重机枪的。这些战车在日本投降后,就参加了国民党挑起的内战,在内战中大部损毁或被解放军缴获。在新中国49年的开国大典中也有它的身影。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献花(0)+1分享到微信以文找文来自:老阿更>《军事吧》推荐给朋友举报

    上一篇:综论西方名将的将道下一篇:解放军经典战术之穿插迂回、夜战歼敌、铁血阻击、精心设伏、城市攻坚猜你喜欢类似文章更多

    二战日军装甲车二战苏联轻型坦克抗战时中国军队的装甲武器中国早期的坦克装甲车系列俄媒:中国装备30吨新型坦克弥补99式不...俄媒曝光中国装备新式轻型坦克


    第(3/3)页